苏喆担心了半夜,想破了脑袋也完全想不出有什么破解之法。
人终有一死。
爹娘一死,当儿子的就得丁忧,哪怕是像郑熹那样贵为丞相的,也得老老实实回家呆着。
就算今年不死,往后一年一年的,每年都像是非常危险的样子。
苏喆与祝大相处过不短的时间,这老头儿虽然看起来不像是能够生养出祝缨这样的人物的样子,但确实是祝缨的爹。
这是一个绝对不会让她喜欢,但是又说不上厌恶的人。
一想到他会死,还是有点伤感却又不得不接受祝大已经七十多了比皇帝都能活的事实。
苏喆担心的不是丁忧,而是怎么丁。
是回南方还是留在京城?丁忧会在什么时候到来?这不是由人力所能决定的。
半宿没想出来个万全之策,苏喆在后半夜终于沉沉睡去。
临睡前想:阿翁会怎么办呢?
祝缨这一夜也是半宿没睡,与苏喆的辗转反侧不同,她忙了半夜。
信是加急给送过来的,苏喆拿到的是苏鸣鸾的家书,祝缨拿到的是花姐、祝青君等人写的书信。
当时匆匆一拆一读,骆晟就来了,祝缨先把信收起,应付完了骆晟,吃完了晚饭、练了功,又见了几位客人,天已经黑透了才回到书房里细细地读信。
花姐的信里写了祝大的情况,脉是她诊的,又担心自己医术不够,花重金从隔壁州的州城里请了个大夫来诊治。
为了防止传出谣言,他们没有透露祝大的身份,只托辞是梧州的一位老封翁病了。
梧州这十来年出了不少官员,大部分都是有爹的,外人也分不清是哪家的“老封翁”
。
会诊过后也只得出一个“上了年纪了,年轻时伤了身子”
的结论,且有一位杏林高手说“能活到现在,已是祖上积德了”
。
剩下的就是熬日子。
花姐写信给祝缨,就是让她早做准备。
丁忧肯定是要丁的,一下就是三年。
好在张仙姑情况尚可,依旧能吃能睡。
但花姐也不敢掉以轻心,多派了两个年轻的姑娘陪伴她。
随信又写了一点别业里的其他事情,比如侯五的腿脚也不如先前了。
他到祝家的时候,祝家给的许诺就是要养老,所以花姐与张仙姑商议,正好把侯五手里的事务移给了祝青君。
侯五生活的待遇不变,另配了两个男仆照顾起居,日常吃饭跟着府里的厨房吃,生病了府里管。
花姐在信中隐讳地写了“在府时给他单拨一处小院居住,没在别业里另给他房子,防务练兵,都由青君接管。
青君也住在府里,我也单给了她一处屋子住”
。
是以祝青君代替侯五,渐渐减少侯五对外面的影响。
别业的兵,不能分裂,这是花姐的判断。
祝缨注意到了,花姐在信中用的是“士卒”
“兵”
这样的词。细细看完花姐的信,再看张仙姑,除了说祝大还活着,渐渐恢复之外,就是让祝缨照顾好自己。
相隔三千里,许多话张仙姑都宁可烂在心里也没写在信上。
祝缨又拆了祝青君的信,这封信前半截像家书、后半截像公文。
前半段也写一些祝大、张仙姑以及花姐等人的情况。
后半截把别业、梧州的情况写了个厚厚的汇报。
其中包括“编练新军”
。
祝青君与侯五不同,她回去之前已经是有正式武官的官员了,所经所见,比侯五还要强些。
侯五没管过太多的人,祝青君在北地是渐渐掌管到了数百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