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独自生活的第七天
因为跟着陆锦瑶看的多了,
姜棠的经验也多了。怎么做生意、定价几何、利润多少……这些姜棠自己心里就能估算出来。
不同的东西卖给不同的人,商品的定位要搞清楚。
就比方说馄饨好吃,但去靠近皇城的朱雀街是卖不出去的,
还会有护城军把你把你赶出去。像锦棠居的大多数点心,只卖给有钱有势的世家贵族,
在她住的街上是卖不出去的,哪怕是最便宜的点心。
像刘大嫂就舍不得花三十文钱买一斤芋头糕吃。
而码头、工地的人,
干的都是力气活,一天十几个大钱,自然不会花十文钱买一碗馄饨。
对他们来说不仅仅因为贵,
还吃不饱。
姜棠卖的馄饨个大,但对于做苦力的成年男子来说仍旧不够吃,
他们会吃更充饥的面饼和馒头。
但吃这些春夏还好,天暖和的时候就着水就吃了,但一场秋雨一场寒,
过了今儿,
恐怕更冷。
吃馒头和烧饼,不光硬嚼不动,
而且顶着冷风吃,
很难下咽。
吃了的确能填饱肚子,但没什么味道,不解馋。
因为屋里太黑,她还点上了油灯。
姜棠敲了两下门,“你娘在家吗,我做了点吃的送过来。”
刘大嫂也不是说人坏话,做吃食最重要的就是干净,东西不干净,也不放心往外卖不是。她家隔壁许家的老太太把外地的孙子都接了过来,方子给了他家,最后还不知道是给谁呢。
姜棠认真听着,她觉得找人合伙最好从身边找,重在人品,其他次之,不然给摊子惹了事,最后连累的还是她。
“你右手边第二家第三家人好还和善,第二家人口少,第三家的男人有本事,在护城军,是个不小的官,陈娘子温柔大方。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这也是为何她觉得姜棠是大户人家的丫鬟,气度和普通人不一样。
寻常家里过日子,为着柴米油盐发愁,还有各种亲戚朋友的走动,总之什么人都有。
刘大嫂擦擦手,“你来屋里坐会儿,我让我婆婆做饭。”
脸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笑着的,但到底在没在笑,刘大嫂也不知道。
刘大嫂跟姜棠相处时间长了,也知道几分姜棠的为人。年纪不大,不跟那些嫂子婶子一样,拿眼缝看人,也不爱说人的闲话。
姜棠坐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我过来是想跟嫂子打听打听附近这几家。我初来乍到,对这边也不怎么了解,就怕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犯了别人的忌讳。”
刘家正在做中午饭,早上的肉汤炖土豆和白菜,院子里零星飘着点肉味,还没姜棠带过来的热干面香气浓郁。
刘大嫂有时觉得,自己婆婆偏疼孙子还是不错的,至少疼的还是自家人。
要去码头做生意,价钱不能定高了。两文钱一碗可能还会有人想着热乎好吃买一碗,但要三文一碗,若她有一家老小等着吃饭,自己背井离乡过来抗重物卸货,她宁愿吃馒头也不会吃面。
刘大郎正擦卖馄饨的板车,做吃食难免给上头溅上油点和面汤,看着很不干净。时间久了就不好擦了,趁着今天没出摊,他直接借着雨水把车擦擦。
一斤面能做一斤四两的面条,
吃得多的人一顿也就吃二三两面,
那一斤面就能卖六七碗。一斤白面五文钱,
一碗面的成本不到一文钱,
加上芝麻酱酸豆角这些,不到两文。
送过两次东西,每家都有回礼,不是爱占便宜的人。各家各户的格局跟她家差不多,没有大院子,多少显得有点杂乱,有的人家里的东西都堆到外头去了。
姜棠把碗给刘大郎,自己进了屋。
对她来说姜棠不仅仅是邻居,还是东家,是带她赚钱的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道爷要飞升》【比奇楼】《万人嫌假少爷重生后》【小燕文学】《不正常型月》《惊悚乐园》《逢君》《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大道朝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