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火趣阁huo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灯如豆。
包拯和公孙策还在试图找出永州食子案的突破口。
今日堂审,包拯界方一拍:“你可知罪?”
那人僵跪于当地,一动不动,良久目中流下泪来。
“依学生看,”忆起白日所见,公孙策嗟叹不已,“那人确有苦衷,但观其神色,他似乎对自己能否洗冤并不在意。”
“此话怎讲?”
“回大人,他虽然口不能言,但肢体活动无碍。若果真有心伸冤,大人问他是否知罪之时,理应摇头否认或是点头伏罪,但他却若泥胎木塑,阖目向天涕泪长流……”
“公孙先生所言有理,”包拯点头,“他这般行止,此中必有极大隐情,只是他不开口,本府又从何为他洗冤……公孙先生,你可有良策?……公孙先生?”
连唤两声不见公孙策应答,包拯略感诧异,抬头看公孙策。
公孙策双目圆瞪,满目惊惶,上下牙关磕磕撞撞,抖抖索索伸手,指着那紧闭的门扇。
包拯循着公孙策所指看将过去,蓦地倒吸一口凉气。
有什么东西,正自那紧闭的门扇缝隙处挤将进来,初时薄透如纸张,整个透入之后便在原地飘摇转荡,竟是一个轻软飘忽的纸片人,包拯眉头皱起,正待开口训斥是谁这等促狭玩闹,就见那纸片人悠转之间,慢慢鼓胀成形,平展如纸的面上慢慢凸起耳鼻凹进双目,紧接着十指虚展双足委地,摇摇晃晃之下,长成一耄耋老者。
“草民佘公旦……”
“妖怪!”
公孙先生的神经显然紧绷至极点,忽的大喝一声抓起桌上砚台向着那耄耋老者掷了过去。
在此,实在应该为了公孙策的勇气三击掌,要知道在《六指》这个故事当中,公孙先生可是话也没说半句,当场就栽了过去。
谁也不是天生胆大,展昭初进端木草庐时,还不是冷汗涔涔?公孙策由当日的直接昏厥成长为今日的奋勇迎敌,与端木翠的影响不无关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