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趣阁

第 21 章 于大郎的早饭

《买活》转载请注明来源:火趣阁huoquge.com

由古至今,官吏都并非人人为,想要加入这个圈子,你必须已经在这个圈子里。从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所谓九品中制、举孝廉等等,唐代虽开科举,但也要行卷干谒,科举之完善兴盛,实只在于大敏朝。但即便如此,若要参加科举,脱不开的便是要找人具结保,要三代清白,非从贱籍出身,且虽有乡学、县学、府学,还有那各地书院,但一来学费不菲,二来开蒙读书这个环节并无供给。便是天纵奇才,也至少要生在中等农户以上,方才有识字的机会,之后是否有机缘读书考学,那还是两说呢。

考科举做官是如此,为吏也一样自有规程,按于大郎的认识来说,不是世代传承的职位,又或是有了秀才、举人功名之后,或捐或买,或由老吏援引,一样也有一个大前提,那便是们原本就属于这个圈子。在乡里村里,也是和吏员来往的架势人家。这一对维持乡间村里的稳定实是很重要的,中级班开的政课中,便有分析本朝政治得失的寥寥数语,中有一句于大郎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即是大敏朝‘皇权不下乡’,乡间自有乡间的规矩!

那末,乡间的规矩倘若和朝堂的规矩冲突了呢?所谓科举,是‘天下英雄,入我毂中’,这官吏制度,便是要把乡贤的规矩和朝堂的规矩统一起来,乡中大豪,任多么桀骜不驯,一旦送子弟入仕考学,便不期然受了朝堂的教化,认可了朝堂的规矩!

既然如此,那么在科举上的限制也就有来由了,权力只在已经认可这批规矩的圈子中流转,也唯有确保乡贤人家的稳定,才确保朝堂的稳定,倘若人人都识字,人人都可考科举做官,压根无需做保,那么天下该是如何的混『乱』景象?乡中人家,此起彼伏,你争我夺,恐怕天下比如今这外族入侵、苟延残喘的刻还要『乱』上几分了!

这些道理,于大郎从前并不尽数明白,有不少是在上了证课后方才懵懂明白的,也有些则是从父辈的议中偷师。买活军实在是不同于古往今来所有『乱』党,它令原本的读书人在这个制度下觉得格外的压抑,并没有‘习成文武艺、贩于帝王家’那欲拒还迎,暗藏的矜持和得意。

所有『乱』党起家之,往往规矩混『乱』、令出多门、不成体系,如昭烈求武侯、萧何遇刘邦一般,需要一个懂得手艺的大管家为们厘清规矩、划定赏罚,也就势将已流传了数千的儒教引入的武装力量中。也因此,每当群雄逐鹿,军阀是否拥有政治声望,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对读书人是礼遇或是漠视。唯有重视知识的军队,才被认为拥有好的前程,治理天下离不开们儒教的读书人,这几乎是深植在所有书生心中的自信。

但买活军并非如此,买活军极度重视知识,们传播知识的效率、速度和决心,甚至还要超过满口嚷着‘教化天下’的儒生,大多数读书人追求的实只是乡贤阶层中散播知识,但买活军不然,买活军要求所有人都读书认字,而们的决策是如此精明,管理是如此精细,在在显示出们已有了一个成规模的管理体系,甚至比儒生所想象得为先进。

买活军或许是不需要儒生的!

这个感悟,怎么不让于县令为首的读书人忧心忡忡?便是于大郎也实在是想不通,从深心来讲,实并不反感把知识向所有人散播,甚至授课的过程给带来一种几乎是本的、深深的愉悦。但买活军那面向所有人的招聘考试,令实在是大『惑』不解,于大郎不信谢六姐看不透里头的纠葛。大敏朝皇权不下乡,难道是官府不知皇权不下乡的弊病么?倘若身处中,便自然知晓中的苦衷——实在是办不到啊!

就以临城县为例,临城县在未凋敝以前,辖下村落便有百余,镇六,乡九。中半日可到的乡镇不过是二三座而已,余乡镇村都要一日以上的路途,买活军占据临城县半,也只是修好了一条主路,把半日可到的乡镇数量扩展到了三镇二乡,从乡镇而往村落,离开主路之后,要走的还是崎岖道,于大郎算是运气不错,被分到的村落多数都离县城较近,有些同学光是在路上就要走一天半,下乡后便只住在当地,每周回来换值。

而与此同,县衙里的吏目又有几人呢?不过二十余,便是把父亲于县令的幕僚团再扩张个十倍,哪有足够人手来管理这么多的乡镇村呢?若是同有两村出事,需要县里派人前去查看,那么县里的许多事便会被因此延宕。王朝只将乡镇村的统治半委托给乡贤人家,也因此,吏目几乎都出自本地乡贤,官员才是异地就任,只认科举——实官员也多数至少出身于乡贤,这便是大内外相制了。

人是不够的!路是走不完的,皇权下乡——哪有这么简单!谢六姐也是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的叛军头子,她如何会堪不破这么简单的道理?

她为么要‘考试招聘’?而且还将录用人数定得那样的多,难道……难道她要在村里建立起自己那有效的统治?预估中的人手实在不够,所以才要求县里的书香人家眷都出门做事?

若是这般,若是这般,那……那难道不是桀、纣之举么?毕竟商纣最为酷虐的举动,并不是那些被附会上去颇具猎奇『色』彩的酷刑,而是竟然要将权力从大臣、大贵族手中往平民、贵族身上分摊扩散……这是明确记载在史书上的,于大郎曾读到过一次,但感悟并不深刻,直到意识到谢六姐也试图将治理天下的权力从读书人和乡绅手中夺走,扩散到,扩散到那些原本愚昧盲目的百姓平民们手中。

这当然是有辱斯文之举,男君臣之间的纲常都搅『乱』得一塌糊涂,于大郎为读书人当然本地反感儒教没落,为一个男丁也应该要反感人竟想着出门做事,谢双瑶为一个大王,因为怀有异的缘故,原本可以成为人中的异类,被当做男人的一份子接纳,但她既然如此高调地要将人也带入到政治中来,那么于大郎几乎没有任何选择,便只在心中反抗这种倒行逆施的□□,稍有机会,便要立刻弃暗投明,回到熟悉的君子王道式政治中去。

但话又说回来,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于大郎的立场也并不单纯,比如还是一个喜欢吃面食的伙子,而且也受了扫盲班的教育,并对买活军的教材很感兴趣,甚至被选拔进了中级班里,逐渐在这些‘应有’的义思绪之外,意识到一些从前一无所觉的逻辑——大敏朝的农户因冻、饿、病、疫而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按的常识来判断,即便是永乐盛世、弘治中兴,农民们天不假,哪怕拼死做活最终一家流散,这也是很常的事,这似乎并不会阻碍读书人歌颂君主统治下的盛世,而谢双瑶的统治下,哪怕是农民都吃得饱饭,甚至买活军在努力让们也看得起病,至少是有这么个概念了,人们的生活似乎的确在变好,但读书人因为们的特权即将被分散,认定此是暗无天日、纲常混淆的伦理末世,而谢双瑶是个和夏桀、商纣、黄巢、朱温相比的『乱』臣贼子。。

——若要再往深想下去,得出的结便不那么宜人了,儒生们所追求的‘君子’境界跟前似乎不免要加上一个‘伪’字,于大郎深心中实在不愿接受这个想法,但老忍不住这么想。

近日来常思忖这些事,于大郎的早饭也吃得心不在焉,有种日益增长的冲动,想要和买活军中有见识的人探讨心中的困『惑』,但这样的人选实在并不好找,因为买活军中身居要职的人物有许多是倨傲的娘,们的壮汉多数是从军的——而且不男,每日都很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火趣阁huo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谬接瑶华枝悍女麴凰驭龙婿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表妹不欲攀高枝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我是主母,也是孟婆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哇!女总裁是皇帝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三魂七魄归位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横空出世的娇帝君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我靠好运壮大家族折红鸾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姝宠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穿越三国:姐妹同心这个修仙过于日常穿时空的女将军诱梦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落在荒年崽崽很闲